舒城县棠树乡云雾“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
一、基本情况
棠树乡云雾“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舒城县棠树乡云雾村,2021年在县民政局统筹指导、县文旅体局支持帮助下,棠树乡党委政府投入200多万,利用闲置的云雾村小学教舍改扩建而成,占地5000多平米。中心结合老年人和儿童需求设置了食堂、休息室、棋牌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健身康复室、文体活动室、影音室、舞蹈音乐室等。
中心建成后,最初由村委会代为运营管理,后由“4位社会工作者+村两委成员+爱心群众+志愿者”组建成立与机构同名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开设周末、寒暑假兴趣课堂。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后生活,避免了留守儿童无人看管、沉迷游戏,中心积极联合教育部门,联合当地中心校,邀请专业老师加入志愿团队,利用周末、寒暑假为留守儿童们开展兴趣课堂、党史课堂,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感悟红色经典、重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传承红色文化,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中心成立以来,每逢国庆、建党节、建军节均在影音室播放国庆阅兵式、红色电影,为周围群众提供免费观影服务。2022年,中心为响应“复退转业军人要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为地方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的号召,在八一建军节邀请周边的退役军人一起重温阅兵式,畅谈爱国情怀。
三是适时举办专题活动。结合重阳节、儿童节等节假日,为老人、孩子提供特色服务。例如重阳节期间为老年人开展送戏下乡,提供免费爱心午餐活动等,使农村老年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周边群众的幸福感显著提高,
六安市金安区东市街道五里墩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
——六安市金安区闻远社会调查评估中心
一、基本情况
六安市金安区民政局按照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分类扶持、分类管理机制的思路,针对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不健全、培育机制不完善、作用发挥不明等问题,提出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的发展导向、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的具体措施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具体要求,在东市街道五里墩社区设置了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由六安市金安区闻远社会调查评估中心担任观察员,负责观察,具体工作如下: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发现培养人才。自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启动以来,在各级党组织引领下,在金安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在东市街道和各社区领导、同仁的配合共同努力,在社区社会组织人才发现培养和组织孵化培育上取得了有效成果。2022年共发现挖掘培养社区骨干人才36人,孵化、培育在东市街道备案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一共有8家,其中志愿服务类2家、文体类3家、公益慈善类1家、社区事务类2家。
二是促进健康发展。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积极鼓励社区社会组织中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把党建融入社区社会组织各类服务项目中;协助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针对负责人及骨干定期开展培训、学习交流会;通过内部定期能力建设、业务培训工作,提升社会组织管理能力及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积极争取资金。观察点作为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站”,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协助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微公益创投、积极参与各类有奖竞赛项目,为7家社区社会组织争取到各类资金10万元、运作社区服务项目4个。
四是注重作用发挥。目前观察点培育支持下的各类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培育社区文化、扩大居民参与方面、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5支文体活动类组织如书画、棋类、戏曲、舞蹈、健身、武术等均有序开展文化活动,持续有序发展辐射;16支生活服务类组织定期在个社区开展理发、义诊、家电维修等便民利民服务。
金寨县全军乡前龙村扶危济困互助社
一、基本情况
前龙村位于全军乡西北部,北以长江河为界与河南省毗邻。全村总面积9.55平方公里,现辖4个村民组,共302户,1326人,2021年1月,成立扶危济困互助社。
二、工作开展情况
前龙村扶危济困互助社主要是对因重病、伤残、自然灾害等突发变故造成家庭刚性支出巨大的困难家庭、老弱病残等特殊家庭,通过及时开展救助工作,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拾生产生活信心。扶危济困互助社成立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及活动开展,让全村家喻户晓,体现了党的温暖、社会的关心。截至目前,前龙社区扶危济困互助社共救助49人,救助资金达45000元。
一是领导组织成立到位。前龙村“两委”迅速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任扶危济困互助社社长,村民政专员任副社长,其他包片村干为成员的扶危济困互助社领导组织。
二是互助社资金筹资到位。为协助解决扶危济困互助社成立后的资金问题,乡政府配套1万元到互助社,前龙村“两委”经研究从创福公司支持1万元,再通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募集捐赠1万元,圆满完成扶危济困互助社年度资金筹资工作。
三是政策宣传广泛到位。2022年,前龙村扶危济困互助社广受群众好评。该村以会议、广播、标语、公开栏等形式多渠道宣传相关政策、资金筹备来源情况、申请条件及救助金额等,并自觉接受群众及社会各界监督。
四是评定程序规范到位。扶危济困互助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每月进行一次评定,并及时在线上、线下公示,及时上报乡政府备案。在救助工作完成后,及时将全套资料归档,做到了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