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积极推进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助推铜陵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
一是简政放权,积极推进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一是完善社会组织登记制度。对全市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全面推行直接登记制度,适度突破“一业一会”限制,加快行业协会商会的培育发展。二是按照“五分离、五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截止2016年11月,全市89个行业协会商会全部实现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三是推行社会组织行政审批“微改革、微创新”,不断完善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规范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狠抓办事提速。
二是创新思维,推进建立多方共治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是抓主抓重、对标组建,着力提高社会组织党建覆盖率。截止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独立组建21个,联合组建193个组织覆盖率达75%;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诚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社会组织异常名录、信用惩戒、“双随机”抽查等监管机制。截止8月15日,全市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全部换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三是强化综合监管,凝聚社会共治合力。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推行年度检查和等级评估,在全省率先推进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变更、注销实施政府委托审计制度,加大对行业协会商会运行机制综合执法和协同监管力度,构建社会组织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先后开展行业协会商会和学会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和“僵尸”社会组织专项清理,建立优胜劣汰退出机制;强化涉企收费监管,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目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优化服务,扶持发展,助力社会组织做强做大。先后出台行业协会会员商会系列管理服务制度,全力做好“全方位”扶持,落实“全流程”服务。市财政、民政发文明确:在加强购买服务、社会治理、微公益创投活动中,同等条件下,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参与购买,支持商协会充分发挥协调、指导、自律和服务作用。市民政、财政、编办牵头分别编制出台“政府职能转移目录”、“购买服务项目目录”和“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三个目录。通过编制“三家目录”,厘清职责权限,明确将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行业管理和协调、专业技术服务、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和技术性事务等方面的政府职能转移事项,逐步以购买、委托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承担,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三是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制度。充分发挥市级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功能和作用,明确对有发展需求、能够发挥作用的初创期行业性组织,可优先入驻培育中心,免费接受登记政策指导、孵化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策划、办公场所等服务,积极培育扶持其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