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优势与牧区教育智助对接
广东内蒙古商会探索公益新模式
此次15名教师来深圳的游学活动只是广东内蒙古商会创新公益模式的一个开始,未来计划中,一个两地双方互派教师传道授业,相互感受濡染对方教学环境,探究教学问题和方法的长效机制正在积极酝酿
日前,深圳市荔园外国语小学和深圳市荔园小学迎来了15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特殊客人。这些客人均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部分小学。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踏上特区的热土,15名小学教师将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游学交流的使命,实现特区优势教育与草原牧区教育智助的对接。
为这15名草原牧区小学教师实现学习梦想提供资助和平台的是广东省内蒙古商会。这家商会集约着诸多在广东省创业的内蒙古籍企业家和其他行业的创业者。反哺家乡的光荣与梦想一直是这家商会所有共同会员单位的契合点。国内著名企业连锁经营及网络营销商业理念的创立者马瑞光担纲着这家商会的会长。
此次公益智助活动,再次体现了马瑞光等人的创新理念。他们打破传统撒钱捐资的僵化公益模式,把反哺家乡、扶危济困的重点深化在文化理念和灵魂深处的滋润行动中。
改变生存土地的戈壁荒漠需要雨露植被,改变思想文化的戈壁荒漠,更需要理念教育的雨露植被,马瑞光如是说。
于是扶助内蒙古落后地区的教育文化理念成为接地气的一种实际行动:把草原小学教师接过来接受深圳优势教育资源的熏陶,接受特区优秀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心得和理念濡染,在科目实操和教育经验上实现教育优势资源的均衡智助,是把僵化捐助变成灵魂灌溉的精神扶贫。
教师理念和方法的转变和创新,必将带来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实践意识的提高,这是真正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帮扶。孩子才是一个地区改变未来的发展希望。广东内蒙古商会副会长、秘书长李虹对记者说。
公益模式的创新实现了草原戈壁小学与特区重点小学教师之间面对面心贴心的对接。
在语文观摩教学中,荔园小学老师张安平就四子王旗小学老师贾雯提出的如何归类整合不同作家、不同主题、不同课文模型等问题,结合具体课文《鹅》、《母亲》等篇目作了生动的解答和讲解。
四子王旗小学教师李屹老师对学生的错题本、教师的教案、批卷等方面虚心向荔园小学的老师作了请教。
荔园小学校长黎新风、教师赵家英强调了用教材和教教材不是一个概念,并把本学校如何灵活运用教学大纲,对比引领通一科目不同老师的教研办法,晒教案、晒批卷、找差距,教案课后反思等经验与四子王旗的老师们作了分享。
四子王旗外语教师冯晓坤、张海英、于燕飞等就外语的兴趣教育、新老教师的如何对接等问题提出了疑问。
荔园小学的外语教师们欣然把他们的“小小配音师”、“英语故事表演”“教师培训”等经验开诚布公的与远方来的客人耐心交流。
荔园小学校长黎新风感慨地说:“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教学领域中的一个很大现实问题。我们愿意尽我们最大能力影响和帮助内蒙古的学校改善教学水平。同时,他们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也会虚心向他们学习。教育互助是从人心上改变面貌的最好公益。”
务实接壤的学习中,深圳特区先进的教学文化理念,教学方法和经验点点滴滴注入来自内蒙古小学的教师心田。
麻鹏老师说,这次学习对我非常震撼,得到的感悟和方法太多太多,对我回去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都会有很大促进作用。我一定会把深圳这边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带回去。
学习对接中,双方老师课题对课题,问题对问题,作了具象化的交流对接。来自四子王旗的小学教师们还观摩了荔园小学的多堂课程教学过程,感受到学校孩子们自主与邮政局设立的少年邮局的贴心服务。几十名荔园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还为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学校师生寄去了祝福和交流的信笺和明信片。
在广东内蒙古商会的关爱下,15名第一次来到深圳的草原教师还参观了深圳特区的市容市貌,感受了改革开放给这个发展前沿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与在深圳创业发展的内蒙古籍企业家刘志强、兰强、段天龙等人进行了交流、座谈。
据了解,此次15名教师来深圳的游学活动只是广东内蒙古商会创新公益模式的一个开始,未来计划中,一个两地双方互派教师传道授业,相互感受濡染对方教学环境,探究教学问题和方法的长效机制正在积极酝酿。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 罗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