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微信,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24小时上门服务接单电话号码

今天是:

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平台

—— 安 徽 省 社 会 组 织 总 会 承 办 ——

省外视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外视窗

江苏社区服务类组织可“零资金”注册

日期:2014-10-21 浏览:

 

江苏社区服务类组织可“零资金”注册

 

    江苏省民政厅昨日召开视频会议宣布,《江苏省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将于111实施。今后,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可“零资金”注册,大量社会组织不再需要挂靠主管单位,直接到民政部门注册即可获得合法身份。

         新增四类组织,江苏占全国1/5

         本月18日,南京市移门行业协会将召开成立大会,该协会奔波两年后,终于从民政部门拿到执照。协会秘书长何建国说,以前我们身份尴尬,对外叫“联盟”,对内事务投票、展会费用监管、起草行业标准都无据可依。今后,协会可以大展拳脚。我们正在筹划明年大型万人展会。

         南京市民管局张小勇介绍,移门行业协会的注册登记,过去需找挂靠部门,但经信委、住建都不愿承担监管责任;过去只能“一业一会”、“一地一会”,南京已有门窗协会,移门协会就不能注册。现在允许“一业多会”,取消双重管理、直接登记,这个协会才能“上户口”。南京有大批此类协会,近期将获执照。

         没“身份证”,社会组织正常活动长期受质疑。南京市蝴蝶之家重症儿童安护中心、金凤凰养老评估中心,均因挂靠单位不明、性质模糊,过去无法获得法人主体资格。现在政策松绑,问题迎刃而解。

         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朱龙英介绍,今后废除双重登记管理体制,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确实需要征询有关部门意见的,民政部门可出具征询函。

         去年6月,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在全国率先试行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一年多来,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达7039家,占全省社会组织登记数的11%,占同期增长社会组织数的44%,占全国新增四类组织数的1/5强。下月起,全省各地四类社会组织均可直接登记。

        江苏省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数已达6.1万个,数量跃居全国第一。降低四类组织登记门槛后,催生社会组织发展热潮,并拉开政社分开、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治理改革大幕。

         降门槛动真格,今年再出新招

         降低门槛,首先是登记权限下放。近一年多来,全省新增的四类社会组织95.1%在县(市、区)级登记,2.3%在市级登记,2.6%在省级登记,审批权限下到基层,对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作用不可低估。

         如果说,试行直接登记还在摸底探路,即将执行的新《办法》为登记降门槛进一步扫清障碍。朱龙英归纳了《办法》的一系列简化政策——

        “两允许”:突破“一业一会”、“一地一会”限制,允许“一业多会”,打破资源垄断,促进行业协会优胜劣汰;突破社会团体名称不得使用字号限制,允许其使用字号,促进公益慈善类社会团体发展。

        “两降低”:降低会员数量标准。按原规定,社会团体成立时,要有50个以上个人会员或30个以上单位会员,总数不能少于50个。今后该标准分别降至20个、10个和20个。对重点扶持的新兴和高科技产业,数量还可再降低。降低注册资金标准。各地可酌情降低注册资金标准,城乡社区服务类的注册资金不作要求。

       “两鼓励”:鼓励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注册服务商标。采用直营连锁模式的,各服务点在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无须注册登记。鼓励大学生、社工创办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

         松绑社会组织,监管还得跟上来

         省民政厅副厅长戚锡生表示,直接登记只是改革的基础,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必须跟上。

         增强社会组织造血功能,才能降低服务成本。全省社区公益组织项目公开招标最近刚结束,省级财政出资1000万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这在江苏省是首次,今后将成趋势。规模小、生存难,数量多、质量不高,是当前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难题。这些钱虽不多,但各地再配套一些购买资金,老百姓支付一部分低偿、有偿服务,可促进不少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降低登记门槛、政府购买服务,无疑将推动社会组织大发展。按规划,到2020年,全省每万人要拥有社会组织12个。但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提升。省民诚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主任王正荣说,不能重回单一行政监管老路,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对社会组织实行政府、捐助人、全社会交叉管理,建立专业会计师审计、律师调查等监管方式。

社会组织“宽进”之后,尤需严管。戚锡生说,民政部门要从“登记管理”向“登记服务”转变。改变重登记、轻管理的传统模式,让社会组织自律、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管有机结合。社会组织要与行政机关脱钩,严格规范公务员在社会组织兼职任职。江苏省还将专门制定监管办法,出台社会组织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 新华日报 唐悦